呼我吧作文網正文如下:
中秋溯源
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。根據史籍的記錄,“中秋”一詞最早出現在《周禮》一書中。到魏晉時,有“諭尚書鎮牛淆,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”的記錄。直到唐朝初年,中秋節才成為流動的節日。《唐書·太宗記》記錄有“八月十五中秋節 ”。
中秋節的盛行始于宋朝,至明清時,已與元旦齊名,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。這也是我國僅次于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。
根據我國的歷法,夏歷八月在秋季中心,為秋季的第二個月,稱為“仲秋”,而八月十五又在“仲秋”之中,所以稱“中秋”。
中秋節有許多別稱:因節期在八月十五,所以稱“八月節”、“八月半”;因中秋節的主要運動都是圍繞“月 ”進行的,所以又俗稱“月節”“月夕”;中秋節月亮圓滿,象征團圓,因而又叫“團圓節”。在唐朝,中秋節還被稱為“端正月”。關于“團圓節”的記錄最早見于明代。
《西湖游覽志余》中說:“八月十五謂中秋,民間以月餅相送,取團圓之意” 。《帝京景物略》中也說:“八月十五祭月,其餅必圓,分瓜必牙錯,瓣刻如蓮花。……其有婦歸寧者,是日必返夫家,曰團圓節也"。
中秋晚上,我國大部分地區另有烙“團圓”的習俗,即烙一種象征團圓、類似月餅的小餅子,餅內包糖、芝麻、桂花和蔬菜等,外壓月亮、桂樹、兔子(rabbit)等圖案。
祭月過后,由家中長者將餅按人數分切成塊,每人一塊,如有人不在家即為其留下一份,表示百口團圓。